第(3/3)页 杨卓超微微叹息道:原来这里面还有这许多的门道、学问!感觉以前的自己就好像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文盲”一般。 慕容飞雪奇怪的问道:公子,何谓“文盲”一说? 杨卓超又叹口气说道:就是你们古时候没读过书的“庸人”!彩靈你还别说,你给我举的例子,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不仅是李世民救不了,而事实是谁也救不了..... 龙王明明自己死罪在先,求李世民救命而又未能如愿,最终被斩首,而龙王却将责任推到李世民答应救命而未能救上,很显然是偷换概念,企图借用一些客观的理由改变实施结果,但事实上无论他怎么折辩,怎么恐吓李世民,最终都无法改变事实结果,还是被送入轮藏。 所以说,对于已成事实的结果,应该客观分析,而不要企图找理由,更不要企图改变结局! 从根本上讲,李世民虽然是大唐皇帝,但他并没有能力干预天界的事务,所以天庭要斩泾河龙王李皇帝也是不可能阻碍的,而袁守诚之所以让龙王求助于李世民,只不过是因为监斩官是李世民的丞相魏征,如果李世民能阻止魏征执法,这件事就成了! 但事实上,魏征却在梦中监斩泾河龙王,此时虽是梦中,但所执行的事务也不属于阳间的事情,所以李世民也管不了,所以泾河龙王求助于李皇帝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他求助于李皇帝和求助于随便一个阳间人的意义一样,即便是打了保票答应了,都没有什么作用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泾河龙王一开始的路子走错了,不仅犯了罪,而且找错了靠山,让一个无能为力的人执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毫无疑问是他用人失察。 从事件的起因上看,龙王拿天条作赌注,视法律为儿戏,最后以身试法,从而导致了灭顶之灾,属于罪有应得。他不能客观的面对这个结果,而将责任怪罪于李皇帝梦中的一句话承诺,实属荒谬。除了李皇帝没有能力帮他以外,即便有能力帮他,李皇帝也未必能帮得上忙。 事实证明,李皇帝是一个明主,虽是一个仁义之君,但其法纪严明。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皇帝在政期间也曾以谋反罪处死过自己的儿子,如此以大局为重的皇帝,在大的原则面前肯定是要站得住脚的。 所以如果是李皇帝处理泾河龙王犯天条一事,依照天庭法律,也会是判个死刑。因而,李皇帝作为一个有道明君,他更知道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的一句梦中承诺去刻意妨碍司法公正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