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哪里有我波旬?” 佛说:“我有佛经留世。”魔王波旬:“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我有僧宝留世。”魔王波旬:“你要教化众生得引进新人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佛说:“不会。” 魔王波旬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佛祖为什么流泪?按照魔王波旬的说法,佛法僧三宝真的没用了吗?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细细推敲,波旬的话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第一,波旬的言论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性本恶”。关于人性是恶是善,本来至今都无定论。我国儒家亚圣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 性恶论,固然可说明礼乐教化之“伪”的现实必要性,但由于否认了人的道德先验性,圣人治礼作乐的“化性起伪”的教化行为就失去了坚实的存有论根据。 把人的先天的自然本性等同于社会道德之恶,没有真实地看到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恶性”之间具有人的意识作用。所以波旬“人性本恶”的前提可能是不存在的。 第二,波旬的言论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众生都是有贪欲的,而他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正是因为众生的贪欲才有波旬!不可否认,人都有欲望不假!但是人的欲望并不一定都是私欲或者是五味五色之欲。 第三,波旬的言论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他的徒子徒孙混入僧宝,穿袈裟,坏佛法。这一点往往忽视了还有正信的人在捍卫佛法。不可否认,就拿当今来说,僧宝中混入了不少的魔王的徒子徒孙,但是仍然更多的释迦摩尼佛的正信弟子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