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下天下混乱,蔡邕需要依靠张虞庇护,而今张虞似乎对他女儿感兴趣,蔡邕乐于顺水推舟,看自家女儿能否被张虞看上。毕竟他年岁已大,而自家女儿又是寡妇,蔡氏形势大不如从前,能为诸侯妾,比为士族妻好很多。 见时机差不多,蔡邕说道:“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君侯能否应下?” 人家有意将女儿送给自己做妾,张虞自是笑容满面,说道:“但说无妨!” “今汉室衰微,雒阳遭大火焚烧,东观、章台典籍损毁者不少。老夫虽说不才,但亦知天下崩裂,骤难安之。故唯望君侯能资助老夫修著后史,将本朝之事以遗后世。”蔡邕恳请说道。 西汉尚无成熟的史料记载体系,传至东汉时期,便有了一套渐渐成熟的史官体系。东汉记载史料的机构为东观阁,每隔数十年东汉都会让负责大臣牵头撰写过往历史,即《东观汉纪》。 东汉大规模修史有四次,第一次是以班固、陈宗、刘复等人修光武帝时期史书。后续两次分别在安帝、桓帝时期,最后一次汉灵帝时期,由蔡邕、卢植、杨彪等人主持。 修史为大规模的社会行为,因有前人三波的努力,蔡邕仅需要修著桓帝至灵帝之间的内容,以及中间值得留名的功臣武将。 在历史上,由于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因战乱频繁之故,导致了《东观汉纪》相继遗失,故才有《后汉书》出现。 张虞沉吟几许,说道:“自班固修汉史以来,我朝史料由东观阁所载。今天下大乱,东观阁难以载史。蔡公欲修后史,以遗事迹于后人,虞安敢不愿!” “况卢公今时犹在晋阳,君能与卢公同事,共修后史!” “多谢君侯!”蔡邕感激道。 在张虞与蔡邕谈事之际,郭图却脚步匆忙,打断了二人的议事。 “君侯,敌军惊变,牛辅身亡,今向我军乞降!”郭图面容欣喜,问道。 蔡邕识趣起身,说道:“君侯有军务需理,老夫先行退下。” 张虞从椅上起身送行,说道:“蔡公可先赶往晋阳,我已让人等候。” “君侯费心了!”蔡邕说道。 待蔡邕离开,张虞问道:“怎么回事?” “昨夜,牛辅与部将胡赤儿弃军而逃,途中胡赤儿斩杀牛辅,今胡赤儿、董承等将率部投效我军。”郭图说道。 张虞皱了下眉,问道:“胡赤儿为何诛杀牛辅?” 郭图沉吟少许,说道:“据斥候探查,牛辅昨夜带金银出逃,或许是胡赤儿贪图牛辅钱财,故将其谋害。” 张虞冷哼了声,说道:“贪财而忘义,今时降之,日后亦会反叛!” 郭图说道:“牛辅为贼人,部下将其斩首,乃为国除贼。今胡赤儿率兵归降,望君侯以大事为重,慎重安置胡赤儿!”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牛辅败亡,其部兵马虽说归降,但其数超万人,若招抚不当,恐会另生变故。” 郭图说道:“以图之见,今下可先让徐晃、杨奉、韩暹三位将军为先锋,先行招抚牛辅各部兵马。待大事已定之时,君侯可再拣选诸部兵马。” “公则所言有理!”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召集诸将出兵,今以徐晃、杨奉为先锋,安抚归降诸部。” “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