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祸临头-《帝国争霸》
第(3/3)页
这也是“毁灭”的一大特点。
对付航母等高价值目标,即便从低空突防,“毁灭”也会在弹道末端爬升,然后从数千米的高空发起俯冲。
关键就是,拦截俯冲的导弹难度更大。
此外,通过俯冲能提高速度,从而增强导弹的威力。
不过,这也恰好“拯救”了“李铭博”号。
在短短的3分钟内,至少有11枚“毁灭”击中了这艘航母,其中7枚打在航母飞行甲板上。
虽然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彻底炸毁,舰桥也被毁,伤亡官兵数百人,但是这些导弹并没对舰体构成严重损伤,而且爆炸产生的损坏,特别是引发的大火都得到控制,并没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薛远征”级不但采用装甲甲板,而且率先使用了复合装甲。
在设计的时候,帝国海军其实是看中了复合装甲的减重效果。跟传统装甲相比,在防护水准相当的情况下,能减轻大约1500吨。装备之后才发现,面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远远超过传统钢质装甲,比如能提前引爆反舰导弹的战斗部,从而降低爆炸产生的损伤。
结果就是,从“白止战”号开始,复合装甲成为了标配,关键部位全都得到加强。“薛远征”号也在第一次返厂维修的时候,进行了必要改进,其中就包括使用复合装甲加强飞行甲板。
此外,几艘“陈炳勋”级大型航母全都在中期大修的时候做了类似的改进。
其实,这也是为了应对由重型反舰导弹构成的严重威胁。
要说,打中舰体的4枚“毁灭”才差点要了“李铭博”号的小命。
这4枚导弹都打在水线附近,准确说是在水线上方5米左右,都是在穿透舰壳之后,在舰体内部引爆。
关键还全都在右侧。
10分钟不到,“李铭博”号的进水量就超过5000吨,舰体右倾超过10度!
如果没有高达10万吨的满载排水量,换成7万多吨的“陈炳勋”级,进水5000吨恐怕就没救了。
只是,到这个时候,战斗还没有结束。
“白止战”号就在“李铭博”号南面,距离在20千米左右。
随即,“白止战”号也遭到攻击。
有12枚“毁灭”朝“白止战”号扑过来。
紧要关头,由“檀州”号发射的防空导弹击落了4枚高空的“毁灭”,随后还拦截了2枚爬升的“毁灭”。
最后,只有6枚在低空飞行的“毁灭”逼近了“白止战”号。
在最后阶段的拦截战斗当中,“白止战”号上的730近防炮只击落1枚“毁灭”,反到是抛射出去的雷达干扰弹,引开了2枚“毁灭”。
前后10秒钟之内,“白止战”号被3枚“毁灭”命中。
在战斗打响的时候,李深智就被警卫人员带离司令舰桥,去了在舰体内部,得到装甲保护的战术指挥中心。
要说,这是航母上最安全的地方。
即便如此,在“白止战”号接连被导弹集中的时候,猛烈的爆炸,依然让指挥中心里面的官兵尝到了苦头。
等到李深智从指挥中心出来,“白止战”号的舰长已经下达疏散命令。
不是弃舰,只是让舰队司令部转移到其他战舰上去,即“白止战”号已经因为受创丧失作战能力。
其实,“白止战”号的情况并不比“李铭博”号好多少。
3枚导弹全都打在右舷水线附近,而且命中点相对较为集中,都在舰体的中部,也就是右侧的2号升降机附近。
航母已经严重右倾,就算没有沉没的危险,也肯定无法继续作战。
5点15分,李深智搭乘直升机离开了“白止战”号,前往赶过来接应的“铭州”号。
至于那些还在空中的舰载机,燃油快用光的都只能迫降,还有一些燃油的,已经接到了飞往亚历山大港的命令,而紧急升空,弹药没用光的战斗机,将留在舰队上空,继续为舰队提供掩护。
到此,2艘航母遭受了重创,第51特混舰队已经丧失作战能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