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杰很忙,当电子管厂即将落地投产的时候,他便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位于蓉城的西南半导体材料研究所。 接下来他准备着手攻克硅晶体管的量产技术了。 相较于锗晶体管,硅晶体管的研制难度要高不少。 不过好在这个锗晶体管已经为量产硅晶体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长,你送过来的图纸我们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短时间内想要量产晶体管恐怕很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提纯方面,区域熔炼法虽然不错,但仅能够提供99.99%纯度的硅晶体,而想要量产硅晶体管的话,需要99.9999%纯度。 不过您提供的Zone Refining工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我们缺乏部分关键设备,需要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而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贝尔实验室实现了这项技术,成功试制除了PN结型晶体管。 可就算是贝尔实验室都要在54年才实现晶体管的量产。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项技术的难度有多高了。 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有缺乏微米级钨针定位器这项关键设备。 如果是之前的话,蓉城一机厂还真就没办法生产这台机器。 可现在蓉城一机厂新增了十多台微米级别的高精度工业母机,已经具备生产这项关键设备的能力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是晶体管的封装技术。 要知道晶体管这种东西对于水氧是非常敏感的,这就意味着封装的时候需要氦气。 电子管厂虽然有精密玻璃封装技术,但却并没有惰性气体填充工艺。 所以想要量产晶体管还需要建设一个惰性气体生产线。 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晶体管的检测设备。 想要测试晶体管需要超过100MHZ的高频特性分析仪,而苏熊这边也仅掌握了1MHZ的技术。 所以这项关键技术也需要攻克。 超高纯度硅提纯生产线——钨针微定位机床——惰性气体生产线——高频测试设备 目前就是西南半导体材料研究所面临的四大问题。 只要解决了这四个问题,再加上赵杰提供的所有资料,就能够先西方一步量产晶体管,在半导体领域实现部分赶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