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弥勒佛契此-《宿命长生》
第(2/3)页
没个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寺庙都不敢叫做名刹,不过无论是哪里的寺庙,里面供奉的菩萨都是大同小异的。
拱门还是很气派,不过一般僧人们叫做山门,原因嘛除了大多数寺庙都依山而建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山门和三门同音。
要想成僧,先入三门。三门在佛教中的专用语是三解脱门的意思,可细分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无因缘造作,不取众相,一切皆空,这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
慢悠悠的随着旅客大部队朝里面走去,不用猜李子木都知道东面那座高楼就是钟楼,而西面那座遥相呼应的,则是鼓楼无疑了。
大多数寺庙的建筑格局都是这个样子的,晨钟暮鼓这个词起先就是从寺庙里出来的,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这是全国各地的僧人普遍的作息规律。
第一个大殿天王殿中央供的佛像绝对是弥勒佛,因为他是释迦摩尼的继承人,可见地位有多高。“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李子木看着面前这尊大佛自言自语道。
笑口大肚皮,用来形容契此这家伙再合适不过了吧?李子木心里想道,他认识弥勒佛,而且两人曾经是很好的朋友,这家伙完全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通广大。
五代时期,李子木在吴越国认识了苦行僧契此,按照现在的话来讲,这家伙就是一个典型的肥胖症患者,连喝水都能胖的那种,穿一件破破烂烂的袈裟,背着一个缝缝补补好多年的布袋,就这么流连于各个闹市之间。
虽然说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但是这家伙每天依旧是嘻嘻哈哈的样子。他总是和李子木说,他的布袋里面有很多好东西,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着实吊了李子木的一番胃口。
不过后来李子木有一次恰好看到了,里面却是连一本经书都没有,除了几个干饼之外。李子木还经常笑话他,说他这个和尚当的不正经。
世人都不知道契此多少岁,因为他总是疯疯癫癫的样子一问三不知,不过李子木却是知道,这家伙其实一点儿也不傻,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会乐得把吃的施舍一些给他,在契此刚满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