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圣诞节-《忆年—回到1990》


    第(2/3)页

    我的考虑是元旦我反正要回家的,回家后请小宣好好吃一顿,委婉地告诉她一件令人抱憾终生的事:我与她“恨不相遇未娶时”。

    1990年的圣诞节特别热闹,所有的男女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去买贺卡,学校后门的唯一的一个书店都快挤爆了,此情此景看在我眼里,就特别痛心。我痛心的是为什么书报亭还没着落,此时的我,想必是极其庸俗和贪财的。或者说,经过了市场经济的长期考验,我的价值观与这些纯真的学生差别已经太大了。

    圣诞节前一天,也就是平安夜,我又找了陈一凡,问起他后来有没有帮我和那位编辑联系过。陈一凡说他已经和编辑通过气了,那位编辑一口答应下来,还说会帮忙联系邮局和新华书店。我对陈一凡表示了极大的感谢,同时将我的申请报告给了他,请他帮着提交给团委相关领导。

    我的设想如下,此书报亭产权属于社团中心,但承包给我个人,由我全权负责,不管我个人是赚是赔,反正每年给团委下属的社团中心至少1500元的管理费,这笔费用将作为社团中心日常运作中很重要的经费来源。另外,我还将每年拿出500元来,赞助社刊和文学大奖赛。承包期暂时定为三年,关键是在前期投入上,团委只需要帮我解决审批问题,给我一个"社团中心所属实业"的名份,不需要给这个书报亭一分钱的投资,完全由我个人解决,包括报亭的建造与装修,包括进货资金和渠道等等,不需要社团中心任何的投入。而且,今后我们的书屋将发行首批VIP会员卡,所有社团会员,包括文学社会员,作为VIP贵宾在本书报亭购买任何物品,皆可享受特别待遇,即九折优惠。关于VIP是啥意思,我就没提了。

    客观地说,当时的团委领导干部是相当廉洁自律的,他们甚至从来没想过要从我这个小小的书报亭项目中获得任何的个人好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认为这个书报亭能赚什么钱。对于社团中心的管理人员来说,最要紧的事就是别给他们找麻烦,当然若是能解决经费问题那更是件好事,省得他们老是去跟校团委呀党委呀之类的办公室争取经费了。

    陈一凡看完我的申请报告,非常满意地点着头说:“我觉得挺好,团委领导应该会同意吧。”然后他又稍带忧虑地对我说,“周序,你有把握经营好这个书报亭吗?管理费可不少呐,呵呵,你到时候亏本了可别怨我啊。”

    我说当然不会怨你了,我只会感谢你。我有信心会把它办好,如果有可能我甚至会办一个沙龙或酒吧,让它成为我们文学社的聚会根据地。我信心十足地为陈一凡描绘了一幅浪漫美好阳光灿烂的远景。

    陈一凡只淡淡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似乎对此不抱什么期望。

    从陈一凡那儿出来后,我直接来到与李芸约定的地方,在校后门口,李芸已经站在那儿等我很久了,她身旁停着自行车。李芸今天特意穿了件当时较为珍贵的雪白的兔毛大衣,据说这件大衣是她父母奖励她考上大学的奖品。她还围了一条紫红色的毛绒围巾,白色大衣衬着这条色彩鲜艳的围巾,再加上她高挑挺拔的身材和如雪般光洁的肌肤,使她显得更加光彩照人,美艳夺目。

    我向她打了个招呼,快步走过去,一抱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冷吗?”我把她的头搂在怀抱中,心疼地问。

    “冷。你为什么过了那么长时间才来,我等了半个小时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