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你叫郑英-《忆年—回到1990》


    第(2/3)页

    我们很快聊到了节目策划,对于广播行业,毕竟我凭着领先十多年的意识,是可以有发言权的。我跟她直言相告道,目前校广播台缺少时事评论节目,光是把浙江人民广播台的新闻拿来放一遍显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音乐类节目比较弱,没有好的主持人,也没有好的音乐编排。说起来,当年校广播台的主要职责是帮大家学英语,所以经常放英语磁带。所以我建议搞个欧美音乐专栏,经常寓教于歌才是王道。

    郑英拍着手说我的点子非常好,她一直想增加文艺类栏目,但很缺少人手,既缺记者又缺播音员。

    我向她推荐了刘丽丽,我说刘丽丽说话字正腔圆,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很漂亮,而且心思灵活办事能力强,文笔也不错,既能胜任记者又能兼顾播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另外说到文艺栏目的播音员,刚才朗诵诗歌的董春雷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最佳播音员嘛。

    郑英又拍手叫好,接着又灌了我一杯啤酒。

    最后我才说到广播广告的事儿,郑英一口答应,答应得如此爽快,让人感觉广播台是她们家办的似的。

    事实上当时的校广播台确实很不受学校高层领导的重视,那只不过是个领导发通知的渠道,也是新闻系学生的实习地点之一,既不神圣也不光荣,所以一般情况下学校领导们是不管广播台的顼事的,只要不找麻烦就好。说起来,似乎广播台也是归校团委管的,我在想,可能除了校团委书记外,在那个广播台的三寸地盘上,也就是郑英说了算了。

    转眼间夜已经很深了,花生和罐头基本上吃光了,啤酒则只剩下五六瓶了。

    江南七怪,不对,应该是江南七侠先向大家告别,他们作为新生,明天还得受英语四级水平预测的拷问呢,所以先行一步。临走时我对董春雷说了广播台的事,又说到下次让郑英找他详谈。

    接着老何也要告辞,说是晚上还得备课呢。送走了老何后,大队人马就都做鸟兽散了。我也想早走一步,去看看书屋的情况,没想到包丽娜叫住了我说,周序,今天你我是主人,所以你得留下来帮我收拾残局。闻听此言,我老大不愿意地又坐下了。

    我跟包丽娜就象是一对夫妻在自己家里请客摆乔迁酒一样,挨个送走了客人,然后双双搞起了卫生,这感觉要有多怪就有多怪。

    在帮包丽娜收拾满桌垃圾时,突然想起老何说的"备课",越琢磨越奇怪,就开口问包丽娜:“老何刚才说他要备课?他到底是学生还是老师?”

    包丽娜说废话,要备课的当然是老师了。

    我说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他是老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