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光辉自生-《匠心》
第(2/3)页
后面传来悉悉簌簌的声音,很多人稍微换了下位置,坐到了他身后。
片刻后,场面有些异样。
天光从窑洞外面和上方的天窗照进来,把石阶和平台照得空明澄澈,许问和储秋实各自站在平台一角。
大部分大师都坐在储秋实的背后,许问身后空空荡荡,只有倪天养和陈二根等少数人。
连林林本来跟连天青一样是坐在偏中央的位置的,这时她左右看看,主动从连天青旁边离开,小跑过去坐在了倪天养旁边。
“愿闻其详。”许问说。
“现在实行全分法的主要是官坊。我专门打听了一些事情。为了这个全分法,官坊专门设立了一些规矩。以前没学过的人进官坊,要练三年才能做活。出了师的学徒进去,也要练一年才能正经上手。我说的可是事实?”储秋实看着老实木讷,但这时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思路非常清晰。
说到最后,他看向陈二根,平稳地询问。
“是,是事实。”陈二根有点手足无措,结结巴巴地回答。
“也就是说,所有人进去官坊,不管你有什么本事,有没有天分,全部先要磨成一个样子,安到各个环节去,从此守着那一亩三分地,重复做同样的活计,换个岗也就是换个活而已,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是这样吗?”储秋实说。
“是,是……但是……”陈二根觉得储秋实说的对,又觉得有点不太对,但他抓不住那个点,急得抓耳挠腮。
“这样就算做一年,做十年,匠人又能学到什么东西?做活的人跟耕地的牛有什么区别?”储秋实直视许问,正面质问。
“如果真是你说的这种样子的话,的确没有区别,人就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许问竟然也同意了他说的话。
“我听说,官坊为了全分法,准备了一本厚厚的册子。”储秋实曲起两根手指,比了个手势,“册子上把每件器物的尺寸、大小、花样……所有的细节,全部规定得清清楚楚。譬如一个瓷瓶,从哪里取土,配土的斤两、瓶口多少寸、瓶身多少寸、高矮多少、釉色怎么配、烧制的前后时间火候……你能想到的所有细节都规定得死死的,一点也不错,错了就被打成次品销毁。是这样吗?”
现场只有陈二根一个人是来自官坊的,理所当然又得到了无情质问。“是……”陈二根又是困惑,又是不安,但还是只能诚实回答。
“小许你怎么看?”陈二根明明已经回答了,但储秋实还是没有放过许问。
“标准化生产,的确是这样的。”许问仍然回答得非常坦然。
大师们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官坊非常了解,前几天储秋实和陈二根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旁边。
这时听见储秋实的话,很多人脸上微微有些变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