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普遍供不应求-《历史科代表》


    第(2/3)页

    “嗯,大家提的意见非常不错,吴汉红你接下来就去收集经典老歌以及少数民族歌曲,后者尽量汉化下来,并且交有关部门严格审查,该承担的税费之类不要推脱。

    争取在最大时间之内把这两盘专辑先做出来,至于相声专辑之类,我觉得可以找相关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由他们来主导做专辑,而不是腾龙音乐,我们完全可以代工嘛......”

    在腾龙音乐事宜上,朱闻天总结了两句,接下来的两盘音乐专辑也就成型了,而且不需要他再下线去找经典歌曲了。

    而其他品类的磁带,朱闻天自然不会让他们以腾龙音乐的名义出版,那样的话就有点儿不伦不类的感觉了。

    但是代工的话,朱闻天完全不反对,不管哪个行业的产品,都可以带动录音机市场发展啊,更何况腾龙的磁带设有后门,到最后都会用到腾龙录音机。

    与此同时,代工费也是收入,而且还能够提升工人生产技术,如此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朱先生,我记下了!”

    吴汉红点头答应,很认真地做着笔记。

    “如果有需要的情况下,玉华小姐你们几个也要出面帮衬一下,比如联系特定的协会或者管理部门,汉红一个人未必能够顺手......”

    谈定了腾龙音乐的一些细节,各个厂子负责人开始汇报近期生产和销售等情况,别的暂且不说,大家汇报起来都不怎么看记录的,这一点说明他们的确是用心了。

    “我先说说腾龙认识公司,由于过去的1982年收益还没有分配,就不说具体收益了,刚才过来的时候我大体把前四个月的报表汇总了一下,发现今年的业务量是去年的大约5倍左右吧,具体的收益同样还需要朱先生先过目。”

    蒋玉华的介绍有点儿简单,腾龙认识公司与别的几个厂子还不一样,它是朱闻天跟蒋玉华合资的公司,当初虽然投入和分工都不一样,但是分成是写进合同里的。

    因而准确而言,虽然挂了腾龙的名字,而且也基本上是为腾龙服务的,但是这会儿腾龙人事还真不完全属于腾龙,因而不发言都没有问题,省略收益更是十分正常的。

    “自行车厂让付丽丽说一下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