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估计大家对他这么的尊敬,给他这么高的历史地位,不是来自于他有多大的功劳,而是在于他的精神吧。 在鞑子入关,席卷天下的时候,数不清的人都是在看局势,而后认定鞑子要成事的时候,纷纷导向鞑子,投降了。 但是在史可法的一生当中,从未听闻他有一字半星的投降言论。 他的官位在弘光朝廷里面很高,是督师,是兵部尚书,是武英殿大学士,名满天下。 这样的人如果投降鞑子,一个王爷的头衔是跑不掉的,即便没有王爷当,荣华富贵还是绝对少不了的。 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是一心坚决的抗清,从未动摇。 即便是到了最后刀斧加身的那一刻,史可法都是没有说过一句服软的话,连一星半点的求饶意思都没有。 这样的一个人,到死都是这样保持不变,难道不值得人钦佩吗? 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钦佩下,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他被后世之人的钦佩之情也是一点一点的累积,越积越多,便有了这般的历史地位, 按下这些暂且不表,单说李起得知眼前之人竟然就是史可法后,那是震惊了许久,满眼的难以置信。 李起没有想到这人就是史可法,怪不得昨天他为自己说话,惹怒了弘光皇帝,却是不见弘光皇帝发火,原来因为他是史可法啊! 这就说得通了,毕竟史可法也是弘光皇帝的从龙功臣,还是大功臣,弘光皇帝不管怎样,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的嘛。 “原来是史大人,昨天还多亏了史大人为本藩求情,让本藩不至于孤掌难鸣。” 李起心中极是感动,虽然昨天史可法的那些话,说了也跟没说差不多, 不但如此,还不如不说,毕竟那段话还更加惹怒了弘光皇帝。 但人家史可法毕竟也是对自己的一番好意,李起又怎能不知好歹,道谢一声还是要的。 史可法见李起态度真诚,不由得也是有点受宠若惊, “不敢不敢,王爷太客气了,下官微薄之言,也没帮上什么忙,不敢当殿下如此称谢,惭愧惭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