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必然性-《买宋》


    第(3/3)页

    对以此为本事来源的戏曲作品进行了细致归纳梳理,指出,从文体而言,包括乐府诗、赋、散文、记论、近体诗、歌行等在内的文人作品都是古典戏曲取材的源头。

    从内容角度而言,由于古典戏曲的特点是“合歌舞白以演一事”,因此用以作为本事的往往多限于故事性、叙事性强的史传、唐人传奇以及宋人小说。

    而从文人乐府诗、赋、散文、记论、近体诗、歌行等文学性抒情性作品中取材时,往往对叙事性较强的题材继承其故事情节,对于故事性较弱的题材,则或虚构故事或增饰人物,以丰富其内容。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列专章分析从唐代小说到元杂剧和明清戏曲的嬗变情况与规律,指出了唐代小说与元明清戏曲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然吗,这实际上也是对古典戏曲题材在以唐传奇为代表的小说这一文学样式中的本事化溯源,显示了唐传奇小说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上述所及虽然只是或就某一时期戏曲、或就某一类型戏曲、或就某一题材来源进行的故事本事的溯源与分析,但正如前《历史化?本事化?因袭性——古代戏曲题材综论之一》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古代戏曲具有取材本事化和剧作改编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同时决定中国古代戏曲还具有题材上的继承性和因袭性。

    至于因袭性是指某些题材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手中蹈袭沿用,虽选择的切入点可能不同,提炼的主题有异,艺术风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变迁,但众多剧作往往萌生于某一个本事母题,从而使剧作间具有裔派承传的血缘关系。

    因此,虽然明清戏曲可能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对题材的择取和裁剪各不相同,但紧接元杂剧的发展阶段使其不可能不受到元杂剧的影响,不仅继承元杂剧故事源于以往的本事作为剧本创作的材料,同时也将元杂剧本身作为可资借鉴的素材,这就规定了明清戏曲故事的本事来源同元杂剧并无大的差异。

    当然,由于时代特点和剧作家创作心态的不同,在具体的取材倾向和类型特点上还是会有不同。

    如《明代戏曲题材论新探》中指出,明代前期历史题材创作受到限制,后来又逐渐放松,明末取材于现实政治斗争的戏曲创作明显增多,显然与戏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这一问题在论述元明清戏曲故事的题材类型时再深入探讨。

    同时,历史题材的泛化也使所谓历史剧中包含着其他类型的戏剧创作,因此就历史剧进行的本事溯源亦大致与其他类型戏曲故事的本事来源途径相通。

    就总体而言,元明清戏曲故事本事的主要来源是历史题材,具体途径分为历史事件及作为其载体的史书传记等、民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以及小说、诗歌、散文、戏曲、诗话等各体文学艺术作品这几类。

    这里提到的历史事件及作为其载体的史书传记等可以视为狭义的历史题材,这一狭义的历史题材仍然在元明清戏曲故事的本事来源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同时文学作品中的素材也成为元明清戏曲本事的重要来源。

    戏曲故事对这两大来源的倚重首先与上述所及古典戏曲本事取材的历史化倾向直接相关,其次要考虑到这两类素材在创作和接受两方面改编为戏曲的可行性。

    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古典戏曲的特征是“合歌舞白以演故事”,具备强烈的叙事性,因此,史书、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往往成为戏曲改编的首选。

    如唐传奇、宋话本等都讲究新奇性和曲折性,便于改编为情节跌宕起伏的戏曲;而史传资料也并不仅仅再现历史。

    同时还融入了主观评价,乃至撰写者的增饰润色,尤其“纪事本末”的特点使其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叙事文学这都为这两大类素材改编为戏曲提供了可行性。

    从戏曲接受方面来说,历史往往通过野史、民间故事和传说等方式为民众熟知,以唐传奇、宋话本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学又以其新奇曲折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从它们当中取材易于为观众接受,不论是寄托遥深之作还是纯粹的娱乐之作,都更容易引起兴趣,赢得更多的观众,注定了戏曲取材于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必然性。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