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大周的实际情况-《大周昏君》
第(2/3)页
在以前,但凡是有人生病,服用的都是散包的药材,自从张凌阳下令太医院研制药丸之后,在李太医的带领下,太医院已经研制出了数十种不同的药丸。
药丸一旦大规模生产,所引起的,自然是对药材的极大需求,单靠药农上山采药,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了。
再说,这些药丸,可不仅仅是大周自己需求,还要出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就好比上次出口欧洲用于治疗黑死病的药丸,所需要的海量药材机会掏空了整个京城几附近几个州府所有的药铺。
无奈之下,最后张凌阳下令附近的几个皇庄种植药材,这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可皇庄赚再多的钱,也跟百姓无关,也根本改变不了百姓的民生,所以张凌阳才会做出现在这个决定。
西南多山,产出的粮食根本就不够自己食用,但却完全可以在山上散养一些鸡鸭牛羊之类的牲畜啊,反正又不消耗粮食。
至于购买幼崽所需的钱,也完全可以向大周皇家银行进行贷款的。
只是以前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解决。
至于山东的问题,之前就提过,完全是吏治的问题,只要改善了那里的吏治,民生自然而然就起来了。
再说,山东的胶东半岛上,可是有着不少的天然优良的码头,也可以学习江南、广东那边进行海贸。
当然,与南方不同,山东如果进行海贸的话,对象只能是高丽、扶桑及琉球这几个国家了,因为前去南洋的话,山东与南方沿海几省相比,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
最主要的,一是距离问题,二是产品的竞争问题。
大周对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三样。可这三样,基本上都是南方的特产,山东拿什么与他们竞争?
所以要想改变山东现在的问题,还是要紧抓吏治,尽量改善民生。
回京这一路上,张凌阳想了很多问题,可事情千头万绪,张凌阳只是想出了几个大概的头绪,下旨让下面的官吏去做,至于最后的成果如何,张凌阳就不知道了。
不过在张凌阳看来,再坏还能有现在的局面更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