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明天子》


    第(2/3)页

    朱祁镇之前对徐晞与邝埜两人并没有特别的倾向,为什么而今如此肯定徐晞,而否定邝埜,乃是徐晞做了一件让朱祁镇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正统六年的时候,朱祁镇随口说让徐晞巡视九边防务。只是朱祁镇没有想到,徐晞完

    成这一件事情,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从鸭绿江畔。一路走到了嘉峪关为止,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对各地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考察。

    要知道后世统计明长城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也就是一万两千多里。徐晞白日骑马而行,晚上对灯写奏疏。一封封的发给朝廷。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在意,但是后来,却不得不承认,人要是认真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徐晞这两年写的奏疏合起来有十几万字,编在一起,就是一本完整的《大明边镇考》。

    朱祁镇甚至让锦衣卫考证了徐晞奏疏之中的一些细节,不得不承认,徐晞没有虚言。这让朱祁镇对徐晞更加看重。

    所以,宁可等徐晞从甘肃回来当兵部尚书。

    而朱祁镇对徐晞这个兵部尚书也有不一样的期待。

    徐晞走进暖亭之后,看了一眼朱祁镇,立即行礼说道:“臣兵部侍郎徐晞见过陛下。”他心中暗道:“陛下长大了。”

    的确,而今的朱祁镇已经是长子朱见濬的父亲了。嘴巴上的绒毛也变黑了,但还没有变硬,但是朱祁镇却也留了起来。所以,徐晞当今来京师的时候,朱祁镇见过一面,当时见面的时候,还没有这一道胡须。

    而今徐晞看上去,第一眼就能看见,朱祁镇唇上浅浅的胡须。自然觉得朱祁镇长大了不少。再加上朱祁镇的气质本来就偏成熟。

    而今很少有大臣再以幼君来评价朱祁镇了。

    而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浚这个名字,却是朱祁镇细细思量过的,他知道历史的明宪宗叫做朱见深,所以朱祁镇明显的避开了这个名字。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辈分,朱祁镇的考虑余地很少,他这个儿子一定要叫朱见某,而且第三个字,要有三点水。

    朱祁镇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浚字。因为朱祁镇觉得他到现在拿得出手最大的功绩,就是河北治水工程。

    浚字,有两音,做疏浚的浚时候,不就是指他在河北做的事情,而且长子很多时候是要做太子的,要人避讳。所以专门选了一个浚的别体字,也就是濬了。

    朱祁镇说道:“徐卿见老了。坐。”

    的确,徐晞也比当初老很多了。

    徐晞是永乐初年入仕的,而今已经六十有余了,这万里跋涉,虽然有地方官府接待,边军护送,但是对徐晞的身体,也是有很大的折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