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明天子》


    第(2/3)页

    不过,遵化铁厂内部已经再用铁轨做驰道了。不过都是用在铁厂内部,还有矿区之中,对外似乎还没有推广的意思。

    无他,铁还是很值钱的。

    在内地还好,在草原上很容易几十里没有人烟,岂不是让人偷?

    这也是为什么石彪不用驰道。

    石彪心中召集,一个人加几个护卫,带了几十匹马,一股换马,虽然比不上八百里加急,也不弱多少。

    比驰道要强上不少。

    所以,他走的就是沿着驰道两侧官道。

    这官道其实并不是修出来,而今是走出来的,草原总体上一片平坦,即便有崎岖难行的地方,在驰道选址的时候,定然会删除。

    周围的道路都是修整驰道使用,并平整过的,再加上驰道上一个个驿站相连,很容易让百姓沿着驰道走动。

    于是就有了两侧道路。

    不过,在北京还是秋天,到了草原之上就已是下雪了。

    只是而今的草原与之前不一样。

    即便是已经下了初雪,这一条路上的行人依旧没有断绝。当然了多是从北向往南走的归客了。

    驰道的建立不仅仅是让朱祁镇完成了对草原政治上的统治那么简单,也让大明与漠南漠北经济上更加密切。

    而今主要是马匹牛羊与关内的铁器粮食日用品的贸易。

    当然了羊毛贸易也是其中一部分。不过羊毛纺织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粗货。但是总是一个东西。在这里的贸易份额之中并不大。

    这样的贸易,在朱祁镇看来还不够紧密。

    但是却已经让很多蒙古人归心了。

    无他,对蒙古下层百姓来说,投降大明这几年,几乎是他们过得罪舒服的几年,青贮法的发明,让畜牧业大发展,不至于每年冬天就饿死一大批牲口。

    贸易的开通,源源不断的牲口流入中原的同时,也让草原上之前,用性命才能换来的铁锅,布匹等日用品变得普遍起来。

    如此一来。

    蒙古人的人数激增。

    朱祁镇当初担心渐渐成为现实。

    不过同样蒙古人对大明的忠心,也是与日俱增。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在征西藏这一件事情上,特别说明要挑选蒙古人。固然是因为蒙古人有征服西藏的先例。让朱祁镇有一种感觉,似乎高纬度的人更适应西藏的极端气候。

    但也是蒙古人对大明皇室表现出非常尊崇的样子。蒙古人每年送给庄妃不知道牛羊珠宝,几乎是竭力供应,对五皇子更是当成了主子。这让这位年不满十岁的皇子,有了自己坚实的班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