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此同时,四世三公袁氏的嫡子袁术在汝南招兵买马,同样获得了一些贤才的投效。 阎象、杨弘、韩胤等谋士; 张勋、陈纪、雷薄等武将,俱是选择了投效袁术。 虽然袁术的名声没有他哥袁绍的大,但毕竟是袁氏的嫡子,在身份这一块,袁术可以说是拿捏的死死的。 袁绍与袁术出生于著名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所谓四世三公,要是追溯起源的话,得追溯到袁安身上。 袁安在汉章帝时官至司徒,袁安有子袁京、袁敞,袁京有子袁汤,袁汤有四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 所谓的四世三公便是指袁安(司徒)、袁敞(司空)、袁汤(太尉)、袁逢(司空)、袁隗(司徒)这四代人共有五人得封三公。 袁绍乃是袁逢小妾所生的庶子,袁术则是袁逢的嫡子。 因袁绍的伯父袁成早逝,因此袁逢把袁绍过继给袁成为嗣,说白了袁绍和袁术便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两人长大后,袁绍仪表堂堂,喜欢与名士结交,能折节下士,因此在士大夫圈里很有名望。 对于袁绍的评价如下: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但袁术在年少的时候却喜好游侠仗义,多与浪荡公子声色犬马,长大些才开始注重于名士结交。 对于袁术的评价如下: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因此,少年袁术的名望是远远比不上袁绍的。 这样一来袁术就肯定是心存不满了,你一个庶子凭什么能压老子一头? 因此袁术多在人前毁袁绍,说袁绍是“奴隶之子”。 在儒学兴盛的年代,出身和嫡庶可不算什么小事,要不然曹老板听到有人说他是“赘阉遗丑”怎会那么生气? 虽然这件事并没对袁绍造成太大的名誉损失,但此事也间接的促成了袁绍的一些性格,比如说表面自负、实则内心自卑。 但袁绍确实是颇有见识,党锢之祸时袁绍死活不肯出仕,谁劝也不管用。 在党锢之祸解除后,袁绍这才出山,直接一跃成为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后升为司隶校尉。 袁术也不差,先后做上了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的位置。 至于袁绍与袁术的第一次分歧,发生在董卓挟持刘协逃往长安之时。 那时袁绍打算拥立一位皇帝,来取代刘协的正统地位。 袁绍选中的是年高德劭、颇有民望刘虞,多位关东诸侯参与此事,但曹老板却是看出了其中利害,明确表示不参与其中。 袁绍寻思二人好歹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就把老二也拉上吧!反正成了好处是我的,不成还有人跟着一起分担! 于是袁绍便与袁术商议共立刘虞为帝,但袁术却不同意,还以国家大义之名反劝袁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