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大宋的马-《北宋第一狠人》
第(3/3)页
若是骑上这些肩高不过三尺五寸,三尺六寸也就是一百一十厘米的滇马去北上和辽人打仗,那可真是能让辽人笑掉大牙的。
因为辽人,西夏人骑的马都是经过了西域,中亚,阿拉伯高头大马血统改良过的蒙古马,兼顾了身高和耐力,在平原上跑起来,那阵势简直就是古代的钢铁洪流。
就算没有经过血统改良的纯种蒙古马,其肩高也是有四尺一寸,一百三十厘米往上的,这相差看起来不多,只有五六寸,但放在战场上可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想一想,当辽人骑着比自己这边要高出一头的战马,整支军队都以一种凌驾之势冲过来时,这压迫感,别提了!
而且,因为北方寒冷,而滇马等南方马匹生长在热带,对于寒冷的天气不适应,冬季根本无法出战,很多滇马甚至在北上之后陆续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而宋朝虽然马政很是完善,但因为地方官员的权力交织,导致行政效率极为低下,处理事情很是不人性,养马的人家为这一匹马都能倾家荡产,最后在怨声载道中,大宋的马政变得消极起来。
这也和大宋一向奉行的防守政策有关,能让敌国军队一路打到首都城下的国家,又怎么会去养这种耗费奢靡,又对现在和平年前作用不大的战马呢?
可以说,种师道送来的这三千西军骑兵,是他狠下心才拿出来的,在东京,一匹战马,指的是肩高四尺二寸以上的都要一百多贯,鉴于汴梁的物价普遍偏高,那在其他地方能用来打仗的战马也需要百贯左右。
一匹马百贯,这三千战马就是十万贯钱!
这还不算养马的花费,军马平时吃的草料不说,冬日来临之前可是要养膘的,不然来年春天开春,马直接就垮了,根本跑不动。
遇到大小战事,都是要喂马精料的,这些精饲料往往比人吃的粮食都要好,可想而知,养一匹马的成本会有多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