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6磅野战炮-《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2/3)页

    因为具体时间丁毅也不记得,只能告诉诸将,放心,皇太极不会来的,咱们安心去打朝鲜。

    诸将当然习惯信任丁大人,于是会上一至决定,四月征伐朝鲜。

    为防崇祯在后金入关后召自己去勤王,丁毅也相应的做了个安排。

    接着丁毅开始战前准备,一面是调集人马,准备物资。

    二是召来皮岛中一些朝鲜人,或精通朝鲜话的人,了解大概朝鲜大概地图。

    更找人专门做了朝鲜的相应沙盘。

    三月底,丁毅带几个将领去了猪岛匠作局。

    李忠义带他们看了新造的6磅长管野战炮。

    大伙这才知道,丁大人又新造了长管野战炮。

    原来丁毅考虑到前几次带12磅炮出去太沉,六个战兵抬着都走不了十几米,就要休息,所以去年打完日本回来后,就要求匠作局做6磅野战炮。

    “去年打日本,咱们还是守为主,因为野战带着炮不方便。”丁毅缓缓道:“咱们平时用马车装炮,或到了地形不熟之地,被迫要在马车无法通行的地方开战,这野战炮的机动能力就不够了。”

    丁毅一个局是六门炮,大概五六十个炮兵,每六人才能抬起一门12磅炮,近距离移动时,四人可以勉强抬起来。

    比如换个位置,移动短距离,四个人也能勉强抬起来。

    但要长途移动,搬十几米以上,必须六人,或四个力气极大的人,就这样,六个人抬动后,也走不远,十几二十米后,必然要休息轮换,丁毅炮兵数量有限,还要带炮弹火药,没有足够的人轮换,就影响火炮的机动力。

    所以在复杂和不熟悉的地形,失去马车的拖拽,丁毅的野战炮机动性能还是不够。

    这还是他的12磅炮采用的短管,比欧州同类型的加农炮轻了很多的条件下。

    为了提升机动力,更好的在野战中发挥作用,丁毅从日本回来后,要求匠作局先造一批6磅长管野战炮试试。

    说是长管,其次也就是比原来的稍微长了一点点,主要是为了提升射程。

    李忠义向大家展示了新造的6磅野战炮。

    6磅野战炮换算成现在口径,大概是99mm(毫米)。

    因为这是早期的实心铁球炮弹,不是后期6磅(57mm)子弹头炮弹。

    炮管长一米七,炮重180斤,上面两翼装有四个把手,四个人能很轻松的抬起来,跑个五十米是没什么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