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商税之威-《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3/3)页

    现在丁毅先把驻军驻到各县,再把吏员一换。

    以前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税我都不认,就按定额收税。

    每个铺子,先有捕快衙役观察十天,看其客人进出,判断卖货量,从售价到成本评估,最后给他们一年十两到五万两的固定税。

    各种生意当然有淡季和旺季,但丁毅不管,以某月份一个月为标准来定额。

    以前明廷定的税全不算,事实上以前也是名存实亡,根本收不上。

    这时有大量的商铺都不在里面,如肉铺,衣铺,脂胭水粉,杂货等,不在里面的还沾沾自喜。

    第一批被征税的人中,自然有不服的。

    有人还想学南直隶(南京),组织人驱赶殴打上门收税的捕快衙役。

    “杀”各县没有犹豫,户主被杀,家里被抄,所有财产充公。

    几个出头鸟被杀,其余的俱是瑟瑟发抖。

    这时官府有人出来保证,以后除了这定额税,不会再有其他税费,只是每年会调整高低。

    官府收税,就要保护商铺,有人敢到你们商铺闹事,必抓。

    其间路超的情报司行动起来,派人暗中鼓动各地青皮去商铺闹事,商人们报官,官府果断派营兵出动,活捉了几百个青皮,在各县当众砍头,查抄青皮家里,赔偿给商人。

    大部份青皮很穷,官府认为商铺破坏较大的,则免税若干。

    这下商人们的心情又不一样,突然觉的这种交保护费性质的税费,挺好的。

    你交了税,官府替你做主,还不收你的好处。

    这么好的官府,到那找啊,大伙自然慢慢认可了这种税。

    到九月时,各县府和登州一样,选最繁华区,设正规堵档,按各县人口不同,每县每州只准二家。

    与登州一样,按人口数每家每年要交一到五万两,县州下面的镇,每镇只准有一家,每年按人口数交三千到五千两。

    众商人趋之若鹜,纷纷投重金找关系竟争,莱州人口众多,有商人甚至提议,本州只能开一家,我给你们二十万。

    十月,登莱两地十几个县府同时打击红楼,每县州只能开二家,每镇只能开一家,与堵坊在同一条街上。

    每家按县府人口数,每年要交五千到一万两,镇级的则为一千到三千两,商人们同样趋之若鹜。

    很多之前被逼卖田的乡绅们,也开始竞争干这个行业,丁毅也果然上路子,支持一些失去大量粮田的缙绅们,算是对他们的补偿。

    这商业税能收起来,还是非常可怕的,特别加入了红楼和堵坊这两个暴利行业。

    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末,登莱两府加十五个州县所有镇新收各种商税破100万两(因为是先交税,所以算到当年9月算到明年9月一年的税)。

    登莱两地的商业税震惊丁毅的部下们。

    所有明末的人第一次见识到商业税的威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