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抢地盘,练新兵-《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2/3)页

    “队长多少?”人群中有人问。

    “每月四两。”

    “把总呢?”

    “月六两。”

    “真的不克扣?”

    “谁克扣谁是孙子,斩他娘的。”

    “特娘的,和鞑子拼了。”有大汉站出来,看他的衣服,像是把总。

    “我也干了。”又有人站出来。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

    边上把站出来的人,拉到一边,有些人看起来就是老兵油子,还有个千总大肚便便,油光粉面的,一看就不像能打仗的,都先拉到另一边再说。

    等把第一批战兵分出来后,徐敷奏这边又叫:“战兵也不是你们想当就当的,若考核不合格,通不过训练,还会打回来。”

    现场一片嘘声。

    接着再继续。

    另选囤兵,种田煮盐,包吃,同样每人每月五钱银,但囤田和煮盐的产出,都归朝廷(其实是丁毅)。

    牛和种子工具,也全由朝廷提供。

    农闲和不煮盐时,需参加训练。(就是每年抽几个月训练他们。)

    马上又有人问,如果天灾收成不好,没有产量呢?

    徐道:“一样发银,种多少,交多少。”

    “把总多少?”有人又问。

    “囤兵皆是五钱,不论品级。”

    “有鱼有肉不?”

    “鱼肉较少,不如战兵。”

    于是好多人往囤兵去,必竟不要打仗,有些原本走到战兵的,也想去囤兵。

    军官们则不想去,去了和普通兵士一模一样了。

    然后再道,另选辅兵。

    专门筑城,筑堡,筑房,挖坑,运货,包吃,每月银五钱,不要参加训练。

    这也是,鱼肉不如战兵。

    有些囤兵听听,感觉还是要多吃点鱼肉,又走回战兵行例。

    这样徐敷奏他们把蓟镇三万多兵马,重新分选,先选出六千多战兵,又选出一万多囤兵,还有近一万多则为辅兵。

    其间因为辅兵和囤兵不分官阶工资一样,只有少量管事都由丁毅的人马担任,很多军官没得到安置,又不愿意当战兵,多次发生骚乱,皆被徐敷奏直接斩杀,再借着训练的借口,顺势清理了一批老兵油子。

    到当年年底时,蓟镇已经新组三营九千兵马,分守三屯营,永平,乐享县。

    另有一万多囤兵,按登州经验,每一百人左右建一堡,在堡四周囤田,共计囤田二十万亩。

    这边的田原先就是蓟镇的,但蓟镇历经总兵没有一个种田种的好的,现在到了丁毅手上,肯定会提高不少产量。

    这边只种水稻,麦子和大豆,不种红薯和土豆,但每年丁毅会运来熟土豆和成品红薯干,饼给他们吃。

    另这边的盐场规模没有旅顺大,除了够他们自己所用外,可以少量供给隔壁其他九边重镇。

    仅蓟镇经过整偏后,丁毅新得兵马六千,囤兵辅兵数万。

    蓟镇这边收支也都比较大。

    朝廷虽然征饷,其实从来没有按要求能重到。

    以往日经验算,最后到手有十分之一,十四万银就算成功。

    而粮食全靠自己囤,因为杨嗣昌的策略就是让各九边重镇自己囤田自给自足。

    假设朝廷给最终给到十四万银。

    而丁毅今后一年的开支有三万五千多人的工资,粮食,合计就近六七十万两。

    朝廷会提供一部份牛和种子,工具,但肯定不够,丁毅在这方面开支最少也要五万两。

    加上建堡筑城煮盐场的材料费,新增六千兵马的军器装备,马匹,车辆等其他费用,七七八八加起来,又要四十万两左右。

    那这边未来一年,丁毅最少要投入一百万,这和朝廷核饷差不多。(还是因为丁毅成本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