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血亏的一年-《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2/3)页

    刘都宪同意的,三司不同意,都能干下去。

    刘都宪不同意的,三司都同意,也干不下去。

    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不服气,也得忍着。

    举报到崇祯那里,崇祯就问,你们一年能给我三十万两银吗?

    三人顿时无语。

    现在刘元分房,先给三人每人分了一大块。

    都是以前德王府的地盘,每人两个大院,十几幢房,占地十几亩。

    这下三人当然满意了,主要还有家属也在。

    然后刘元派人把新的房契送到他们手上,这,这,这,就更满意了。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大明朝有好官,但好官也需要钱。

    夏尚絅算比较同情百姓的,但也喜欢钱,同情百姓与和喜欢钱不冲突啊。

    刘元把济南分为几区,一个区全是官员和吏员所住,在最好的地置,并配上商业街。

    第二个区是原城里的百姓商人,第三个区是后面移民进来的百姓。

    前后用了两年时间的移民,才把济南人口回到清兵屠城之前。

    城中所有商铺先被布政司没收,再分配,跟着刘元干的都能分到好铺位。

    分铺位的时候,就开始定商业税,按登莱两地的标准,等两年后人口上来,再提升。

    刘元和张其栋等在济南移民,囤田,分配房子的时候,快已经进入崇祯十三年,这年的大明朝,农民军和满清、丁毅都没闲着。

    而丁毅看完济南,和刘元下一目标任务后,就前往临清看王卫忠。

    临清是山东总兵驻地,王卫忠部就驻守在这里。

    以前这里是刘泽清驻的,刘泽清走时,居然带走一万两千兵马,可见他当山东总兵这些年,混的挺不错的。

    但好歹临清算是个上县,人口多,经济实力不错。

    明朝把纳粮十万石以上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所以别看临清是个县城,实力很强。

    因为他这个位置很重要,不然明朝也不会让山东总兵驻守这里。

    临清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

    临清县处在南北大运河沿岸,绾毂南北,南连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而且早在永乐年间就已进入全国33座有名的商业城市之列了。

    明代临清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编户平民;一部分是游宦侨商;一部分是临清卫军户。

    明英宗时期,临清有编户3520户,当时每户平均7.83入,相当之高了,因此,当年就有有人口27561人。

    历史上明年,就是崇祯十三年,临清统计丁数为一万零六百四十九。

    现在也是大概在这个数左右。

    看清楚这里是指丁。

    明朝丁是指成年男人,女人称口。

    临清成年男丁就有一万多,那全县人口数最少三万到四万。

    而且这些统计里,还不包括过往的行商,驻留的商户等等。

    丁毅到后一问王卫忠,王卫忠说按当地记录,现在临清约有五万多人口,相当发达的一个县。

    但他目前正在清丈田地,重计人口,真正的人口,真会多,不会少。

    而且这是刘泽清在这里带走一万多兵马的情况下。

    临清人口这么多,也有这次满清入关表现有关。

    山东连济南都被攻破了,临清却没被打破。

    这边商人多,大力给钱,支持守军,老百姓也往这里跑,过后,大伙都觉的临清安全,也不走了,现在附近其他县也有人往这边跑。

    所以现在临清人口超多。

    关键临清有官方水道驿道,来往方便的很,大明很多地方的商户都能往这边来。

    所以临清是山东境内,此时仍然是最有名的商业城市之一。

    难怪刘泽清在这里赚的盆满钵满,都不肯走,要不是忌憧王卫忠兵马精锐,敢和清兵打,估计刘泽清都不愿意移镇。

    丁毅到了之后,看到临清的水道,真是觉的这里太好,这个地方必须要守住。

    大明把这里定为山东总兵驻地真是有原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