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田多的好处-《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2/3)页
“插入火药是一寸。”
“外面有两寸, 每寸需三数。”
所以工人们先数三下再扔。
空中飞行要两数到三数,落地后爆炸。
当然,李忠义又道。
普通成年人,大概可以扔到三十米。
力量较大的能扔到四十米。
还有人能扔到五十米以上。
所以扔的越远的,越不能等,不用数,可以直接扔。
李忠义还展现了他们做的引信。
引信长三寸,在一寸处有结头。
原来他们的引信不是直接装在十人敌里的。
战前分开装,战时,拿出引信,打开盖子,插进去。
插到结头处正好插不下。
然后点火,再扔。
这是为了防止引信和十人敌一起时,会被不小心点到而爆炸。
丁毅感觉有点多此一举,但想想,也没什么大问题。
看过十人敌后,丁毅表示满意,但这个十人敌名字不行,他要改名。
“丁大人取个名最好。”李忠义等工匠们笑道。
丁毅想了想:“此物如手中雷,扔出就能炸,就叫手雷吧。”
“手雷?”
“妙,真是妙。”
“丁大人说的真贴切。”
四周一阵拍马之声。
妙个屁啊,丁毅心想,我这外形像手榴弹,取名叫手雷,就是因为手雷好听。
看过扔手雷后,李忠义又带丁毅看新的引信炸弹。
自有提练出汽油后,加上现在引信的改良,工匠局完美解决了引信炸弹爆炸率不高的问题。
他们在炸弹内部装入少量汽油,增宽炮弹的引信,降低在空中飞行而掉前灭掉的隐患。
原先的火药引信在飞行中很容易分散,从而引起灭火。
就要还是粘合度不高,像粉尘一样。
现在加入硝粉等其他混合物,粘合度极高,别说在飞行中,落地后也不会崩离。
从而保证了爆炸成功率。
李忠义试了几炮给丁毅看。
并说:“现在基本都能响,难得有一两炮不会响。”
“最近我们没打响的,都不是引信质量问题,一个是里面安装时粗心大意,引爆室没有火药。”
“另一个没响的,是引爆室没装好,中间断了。”
这样的话,丁毅的引信炮弹就很完美了,很难再出现不会爆炸的炮弹。
-----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济南城,巡抚衙门。
巡抚刘元,左右布政使夏尚絅、邵捷春,按察使为赵光抃,都指挥使常辉,驻军大将张其栋、旅顺来的文官马正富等正在一起议事,看众人的表情,似乎都挺高兴。
去年二月济南收复,当时常辉在负责重建,接着七月刘元到任,然后继续重建,赈灾,先后从附近移民,引流灾民等各种方式,充实济南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