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进入崇祯十四年后,大明国内一团混乱,而东江镇和登莱地区,甚至包括青州,济南这几个府都是十分安祥,这让很多当地的大明官员都觉的有点不可思议。 从朝廷的消息来看,眼下大明已经内忧外患,遍地烽火,但是山东这边却是百姓安居,粮食丰收,一片繁华景像。 有些官员一觉醒过来,喝着甜甜的红薯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从去年开始,山东巡抚刘元下令各地兴修水渠,深挖水井,组织养鸡养鸭,为今年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进入崇祯十四年,旱灾已经开始漫延,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已经有少数报告,但朝廷仍然没有重视,或者说,根本无力关注,也没心情关注。 这时朝廷的重点,全大明的眼睛,都盯着松锦战场,和刚刚被杀死的两位王爷身上。 民间大旱和这些事相比,在他们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过去半年,大量难民往山东以东涌进,都是奔着登州去的。 好在丁毅提前准备,在莱州和青岛两地设粥场和港口,连绵不断的把难民送往济州和大员。 所以登莱这边,一片安稳,简直和世外桃源一样。 但两府各县,每天都有人把朝廷和大明内外的消息,到处张贴,通知百姓。 在这样的宣传下,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外面非常混乱,而我们登莱一片平和。 连往日对收税极为反感的士绅读书人们,也突然发现,原来在刘元和丁毅的治下,好像也不错。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丁毅估计着松锦大战已经快要开始,且一打就是一年多,他当即下令,准备兵马,称势捞点好处,同时捅满清的屁鼓。 这次丁毅要借这个机会玩个大的,好好教训一下皇太极。 自从当年北沟之战打赢后,他们双方的战线,西部就维持在北沟城,和永宁一线,东部丁毅没越过鹿岛,朝鲜那边保持在铁山,连义州也没占。 而皇太极的兵力在西部是守着盖州,然后在析木城,青台峪,连山关等各堡都有少量守军,主力都是在辽阳,海州一线。 从地图上看,满清是着重盖州,海州,辽阳一线防守,另在原明军各堡留守少量驻军。 从北沟之战到现在过了五六年,丁毅除了打过义州,其余地方一动没动皇太极。 这让整个辽东都成为双方的缓冲地带,更从没发生过战斗。 丁毅这次打算动员两万兵马,从几个方向一起进攻,打下盖州,析木城,青台峪,连山关等所有辽东军堡,如果有机会,还要打耀州,海州,打进赫图阿拉,占有全部辽东。 因为他知道松锦之战结束后,大明在山海关之外的地方除了宁远尽丧,皇太极占了一大块地方,他自然就要占皇太极一大块地方,继续保持给皇太极的压力,逼着他再去打大明。 三月六日,丁毅召集诸将议事,决定了出兵方向和策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