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短枪问世-《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2/3)页

    这些学生,大都十四五岁,有的是岛上工匠的子女,有的是最早到旅顺的辽民子女,反正都是丁毅的人。

    因为丁毅要求女生也上学,所以男女生都有,但学打铳的,基本是男生,这边有个两个女生,都是李氏亲自挑选的,说是将来可以培养了当老师,丁毅觉的蛮好的。

    这些学生参与了簧轮枪的打造过程,相当于前世的实习实践,为提供他们打铳的技艺打下范基础。

    据丁毅和李忠义等的交流和安排,每年学校的工匠学生,都要过来实践,以提升技艺。

    他们培养工匠的班级是四年制,基本是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各厂里实习实践。

    四年毕业,亲手打出一只合格的铳或一门炮,就是一名合格的工匠。

    这时无论你多大年纪,那怕十五六岁,也能在旅顺拿一份较高的工资,衣食不愁,还有机会升官升职。

    见过学生后,丁毅来到靶前。

    前面放着几张台子,上面有好多零件,还有两把簧轮枪。

    原先郑芝龙那拿过来的,早被工匠们拆了。

    现在他们造的簧轮枪,有两把,一把可以二十米破甲,一把是十米破甲。

    二十米破甲的比欧州的略大,长度大概有六十公分,看起来比较吓人。

    李忠义向丁毅一一介绍。

    大的簧轮枪重约四斤多,比较沉。

    比欧州的又大又沉。

    但是很多地方都用的精钢所造,零件还是黄铜为主,保证了使用寿命。

    “连发的话,大概可以打到十枪就要换零件。”

    “不连发,可以打到二十到二十五枪要换零件了。”

    “点火率很高,果然比燧发枪还高,我们打了十枪,打响了九枪。”

    打不响也没事,重新上发条就可以了。

    接着丁毅试射了三枪。

    近距离打二十米外的铁甲,砰的一声,勉强打穿。

    这也是为什么枪这么沉,枪管这么长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