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短枪问世-《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3/3)页

    这玩意这么长,这么沉,也只适合骑兵带在马上,提前装好火药和铅弹,非常方便射击。

    丁毅又试射了小的簧轮枪。

    这把小的和欧州的差不多,枪管稍长,长有四十公分,重约三斤,勉强像后世手枪。

    枪管略长是为了增加射程。

    十米内勉强破铁甲。

    李忠义说勉强的意思,对方若穿着铁甲,在十米和二十米距离,勉强打穿,对方受伤也不会重,或穿着两层甲,基本就不可能打伤对方。

    所以,最好的射程,前者在十米内,后者在五米内,这样的距离,可以贯穿两层甲后,重创对方。

    当然,考虑到无论明军后金军,不可能个个有铁甲,不是个个两层或三层甲,在现在这种条件下,能做到这样已经算是不错。

    而且这个时代只要被铅弹打破,很容易受到感染而死。

    像东江镇很多士兵,都和后金有血海深仇,他们学着后金,战前会把铅弹再浸粪水,擦干之后再打,更加的歹毒。

    试射过后,丁毅与一众工匠们商讨。

    听听他们的难点和难处。

    工匠们一致表示,零件多,且易坏,将来替换率会很高,成本比较高。

    还好丁毅的铜矿和铁矿都可以从日本源源不断的过来,极大降低了成本,不然你全靠购买矿产来做,丁毅一件开支肯定要翻翻。

    丁毅道,成本现在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人工和制造进度,人工成本也是成本,铜矿和铁矿他可以从日本抢,但是人工是要付工资的。

    这簧轮枪,十次连发就要换零件,可能打一场就要换,这频率实在太高。

    他的燧发枪有的打了一年还没换,完全不一样。

    工匠们还告诉丁毅,这簧轮枪最难造的,反而枪管,其他零件虽然多,但也想到了办法。

    但是吧,枪管造出来耐用,一根枪管可以用很久,按燧发枪的标准,连打四十枪才会崩,不连打的话,用上半年一年都没事。

    可就是零件要常换。

    零件要换,是因为零件标准实在不高,不够精细。

    “带我去看看。”丁毅跟他们去看了看做枪管和零件的地方。


    第(3/3)页